2022年上海民办高校辅导日常管理及少数民族管理专题培训圆满结束
 

基本指标  

 
 
发布时间:   

 

9月19日-22日,2022年上海民办高校辅导日常管理及少数民族管理专题培训在我校珠宝学院四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上海8所民办高校30余名辅导员参加培训。本次培训连续四天,六场讲座,两次小组讨论,一次观摩活动。

19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王强教授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趋势、新问题与新态势”为题作报告。他在讲授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四大职能之后,分析了疫情带来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工作。第一,意识形态工作新趋势,注意遏制中国崛起的话语陷阱。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特征是网络阵地的话语权;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时代变迁之际,要警惕百年大变局的“话语陷阱”。第二,意识形态工作新问题,要警惕百年之际的历史虚无主义。拒绝浪漫主义、主观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大历史观”,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第三,意识形态工作新趋势,要处理好复杂国内问题的左右冲突。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内容架构,要做好“三个建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同时,处理好“三对关系”,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19日下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陈雁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题,带领全体学员进行生涯探索工作坊。首先,她带领大家进行呼吸觉察,仔细感受呼吸带给人的体验。然后,两人一组,通过图片和职业卡,在想象中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要做什么;体验分享结束,回到现实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五人一组进行分享工作中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以及对工作坊的期待又是什么。最后,体验“人生纵贯线”,所有成员分成六个小组,代表人生中的每个十年,这十年会扮演哪些角色,感受如何,让小组成员合作画出这十年典型的场景;如果人生这十年就是一部电影的话,请每个小组给这部电影命名;并写出送给前十年和后十年小伙伴们的一句话;由小组代表进行分享。理论的讲授,穿插在体验活动中,生动而有趣。



20日上午,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陶思亮副教授以“国际化视阈中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为题作报告。他报告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在这部分,他讲授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论,资助育人是“十育人”的一部分,资助育人要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他还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资助工作的经验。第二部分是国际化视阈中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部分,他介绍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及其发展。第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定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大学期间,学生面临诸多发展的挑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定位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事务管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第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发展,教师与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把教师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学、科研与服务被定位为大学教师的三项基本职能。



20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牛翔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博弈思想对学生工作的启示”为题作报告。她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博弈思想。她结合生活事件,讲授了《论语》和《道德经》中的博弈思想。其次,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与挑战。00后进入大学,走上社会,空心化占比越来越高,人性化管理和制度性约束之间的平衡点很难找准,教育对象变化带来了挑战,同时,工作要求变化也带来了挑战。最后,她讲授了传统文化中的博弈思想对学生工作的启示。博弈有三种,正和博弈、零和博弈和负和博弈。边界的意识、开放的思维、合作的态度、谦逊的作风,是每一个学生工作者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的博弈思想,可以运用于学生工作中提升工作效果。



21日上午,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倪炜副教授以“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作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背景。详细讲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政策。其次,他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有待提升;学业和发展方面,学习倦态、学习焦虑、学习适应等引起的学习成绩相对不理想等;心理和生活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学校管理人员与机制方面,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不足,学生骨干的作用发挥不足等。再次,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社会资本因素看,解决基础教育薄弱和语言造成的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校园环境建设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感,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让多民族文化成为教育资源,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从个体心理因素看,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加强学生骨干培养,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谈心谈话活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往技巧。最后,他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经验。



21日下午,进行“2022年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观摩活动。上海中医药大学陶思亮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倪炜副教授和上海理工大学牛翔宇副教授担任评委,来自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外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建桥学院四所高校的六名选手进入决赛,通过“谈心谈话”和“主题宣讲”两个环节的角逐,经过评选,最终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周小娟老师荣获一等奖,上海建桥学院张灿宇、刘慧慧两位老师荣获二等奖,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朱昱昕、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罗荣、上海建桥学院何云三位老师荣获三等奖。牛翔宇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陶思亮和倪炜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学生处处长张巍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比赛结束,进行合影留念。



22日上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秦凤副教授以“左手托起希望,右手传递温暖——做有智慧、有温度、有内涵的资助人”为题作报告。首先,她介绍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隐性存在(1949-1985)、开始萌芽(1986-1993)、逐步探索(1994-2006)和发展完善(2007-)阶段;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其次,她介绍了学生资助逻辑进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是资助工作的思考路径;她建议辅导员研究资助工作,获得成果以滋养,给职业生涯以支撑,给自己以肯定。再次,她介绍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变化。形势环境变化,包括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政府服务方式的变化和管党治党理念的变化;学生资助工作的变化,包括工作理念、能力培养、资助形式、实施办法和资源整合方面的变化。最后,她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资助工作方面的经验。



培训结束,进行结业仪式,学生处副处长王苇、张莉参加结业仪式。王苇为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张莉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优秀学员代表发言。



四天课程,内容丰富,除了专家授课,还有小组讨论、观摩活动,形式多样,内容聚焦。通过培训,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及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面,有了更多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能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心理中心张翠芳供稿